直播的娱乐化加互动性,让很多明星不断尝试通过它与粉丝进行社交;于是乎,花椒之夜直播首席体验官被范爷戴上了。直播就是流量的江湖,有流量的地方就会有营销,最近乐pro3发布会,清一色着白色暴露装的美女主播们通过直播为其开展“花式营销”。就连冯小刚的《我不是潘金莲》剧组也筹划直播,虽然因影片审查被推迟,但无不说明直播作为一种传播手段还在发着高烧。 ![]() 直播靠内容吸引,娱乐综艺化是趋势 团购、O2O曾火极一时,被号称未来的流量入口,BAT为之歃血纷战不断。然而,没有好的盈利模式,大家注定是同质化竞争,注定是谁后死谁活着,在用钜惠吸引用户的节操面前,都是“你割肉,我就刮骨”,当然好了用户,伤了投资的“天使们”。而今,硝烟散失,潮水退去,原来都是裸泳,而且脚板带着珊瑚礁的刺伤。 直播,是继之又被号称为未来流量入口的风口,移动直播平台映客创始人奉佑生说:“很多时候,用户在直播平台上消费的不是内容,而是状态。” 直播的消费是寄生于内容,有内容的吸引,才能确保粉丝黏性;有个性化的内容,才能聚群;有吸引眼球的内容,才能保鲜。有了这些,用户才容易转化为消费,平台更容易变现。除了颜值,有才华的“内容”更能坚挺长久。直播秀很像当前的综艺娱乐节目,为何有些综艺娱乐节目能够长久不衰,因为有核心内容啊。在内容面前颜值不是第一吸引要素,汪涵、何炅、谢娜、郭德纲、孟非等等,并非颜值很高的人,但是他们展现的幽默、机智或无厘头的内容足够吸引人或引起共鸣啊,几百期都保持较高的收视率。 综艺娱乐节目属于录播,而直播平台的交互性和压缩时空的能力是无可替代的,假如综艺娱乐+直播,是否可以拉长节目的生命周期呢? 直播的生命周期取决于用户对内容的疲乏周期,大部分直播内容老陈乏新,特别是单打独斗的颜值主播,经常挑战监管底线,玩“老司机”的话题,情色是吸引人的永恒话题,不过违背法律、道德终究会受到惩罚。 用户对直播平台的忠诚度极低,用户会因为更漂亮、更有话题性的主播或者更吸引眼球的内容而流动,这也意味着平台的收入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很差。 不管是明星,还是网红玩直播,官方数据“高耸入云”,但他们的第一次播散了也就是散了,我也曾看过多个明星和网红的首播,除了播主曝隐私外鲜有吸引人的内容。如果连第一次都不新鲜,那么掉粉、冷却将成为必然;即使后秀有了核心内容,也要费较大的力才能挽回当初期待的心。 |
© 2001-2023 Zbbase Inc. Powered by zbbase!